冬季来临,气温骤降,又到中风的多发期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直至闭塞,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,被认为是造成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缘由。临床研究发现,30%⑸0%的中风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有关。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,患者产生中风的危险性也越高,狭窄程度小于70%的患者每一年产生中风的危险性为2.1%,而狭窄程度超过70%时,患者每一年产生中风的危险性可高达10%。
虽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初期并没有临床症状,称之为“亚临床”或“亚健康”阶段,但此时已埋下了中风的“祸根”。随着硬化斑块增大致使动脉狭窄超过70%或是伴随颈动脉小栓子脱落时,便可能出现昏厥、1过性黑矇、肢体麻痹,乏力甚或瘫痪。这些症状可延续数分钟至数小时,1般不超过24小时。医学上称之为小中风。约有1/3的缺血性中风病发前会有小中风发作。此阶段若不积极干预,严重的脑梗塞将会在短时间内不期而至。
因此,在年龄超过50岁,有吸烟史和伴随高血压、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脑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荐颈动脉超声、弓上MRA等进行筛查是下降中风病发率的重要措施。必要时还可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。
如果筛查阳性,颈动脉狭窄超过70%,且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、质地不均,或有溃疡、斑块内有出血,对这类患者除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医治外,外科参与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。切除产生粥样硬化病变的颈动脉内膜,既可消除致使脑血管梗塞的栓子来源,同时又增加了脑血管血流,是医治颈动脉狭窄避免脑梗塞的标准术式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大家知道什么是中风吗?
下一页:女性常喝咖啡有助于预防中风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