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研究近几年发现,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致使中风。可引发中风的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种:
降压类药物
有些高血压患者由于降压心切,自己到药店购买药品,或超量服用,或把多种药物同时服用,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降落,致使脑部血供不足,血流缓慢,血液易于凝集。这对已有脑动脉硬化、动脉内膜表面粗糙不平的中老年人,则很容易产生脑血栓,梗塞血管,致使缺血性中风。因此,服用降压药,切不可操之过急,必须遵守医生的意见。
利尿类药物
经常使用的利尿药,如速尿、双氢克尿噻等,可直接作用于肾脏,增进水和电解质的排出。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或时间太长,尿液排出就会增多,使体内水份大量丢失,血液浓缩,易致脑血栓构成。
解热镇痛类药物
高热患者常常用解热镇痛类药物,如阿司匹林、安乃近、扑热息痛等退热。这些药物都是令人体大量出汗,增加散热而使体温降落的。但大量出汗失去水份,特别是伴随呕吐、腹泻的中老年人,发汗使机体严重缺水,造成血液浓缩,促使脑血栓构成。因此,中老年人发热大量出汗后,应及时通过输液或饮用糖盐水等补充水份,切不可大意。
止血类药物
止血敏、止血芳酸、安络血、6-氨基己酸等止血药,过量使用易引发血栓构成,阻塞脑血管,致使脑中风。特别是脑动脉硬化、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,更容易构成血栓。因此,有血栓构成偏向性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。
抗凝类药物
心脏瓣膜病已行机械瓣置换或有心房颤动的患者,常需要长时间乃至毕生服用抗凝药,如华法林等。若抗凝药用量过大,则容易引发脑出血。因此,在服用抗凝药期间,1定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,以防产生意外。
平静类药物
许多平静类、安息类药物,如氯丙嗪、水合氯醛等,若使用不当,特别是超量利用时,可引发血压降落,影响大脑血流量,构成血栓,梗塞血管而产生中风。
避孕类药物
口服避孕药可引发颅内动脉或静脉血栓构成。研究认为,此类血栓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含量有关。逐日服药量超过50毫克者,易产生血栓性疾病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女性常喝咖啡有助于预防中风
下一页:预防中风从小事做起
相关问答